在過去的八天里,廣廈男籃奪得了總冠軍獎杯的榮耀時刻,但這個輝煌并不是他們的終點,反而被視為新的起點。眾多球員在賽后采訪中紛紛表示,他們不會止步于此,而是會繼續努力,以期能創造新的王朝。那么,廣廈男籃像遼籃一樣創造王朝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呢?
從廣廈的球員陣容來看,核心球員如胡金秋、孫銘徽等人正值當打之年。特別是孫銘徽僅29歲,胡金秋也才27歲,同時小外援布朗也不過29歲。他們都是攻防兼備的全面型球員。理論上,只要這四位核心球員保持健康,王博主教練確實有機會帶領球隊沖擊三連冠。然而,殘酷的現實卻并不容我們過于樂觀。
在賽季中,孫銘徽因骨裂傷病險些倒下,他在季后賽和總決賽期間更是三次封閉比賽——兩次腳踝,一次大腿——這種帶傷上陣的做法幾乎是拿他的職業生涯作為賭注。胡金秋的傷病情況也屢見不鮮,他的傷病與廣廈男籃的冠軍之路緊密相連。同時,小外援布朗以及吳驍、朱俊龍等球員也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傷病困擾。這樣頻繁的傷病無疑讓廣廈男籃的奪冠之路充滿艱辛,想要連續多年保持健康和實力,實非易事。
除了傷病問題外,與遼籃三連冠時期相比,廣廈在政策環境上似乎也不盡如人意。那時的遼籃在單外援政策下結合強大的核心陣容實現了三連冠。而廣廈的奪冠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他們甚至在關鍵時刻需要依靠裁判的判斷來避免被對手逆襲。此外,未來CBA聯賽的外援政策也可能出現調整,這無疑增加了球隊之間的競爭壓力和不確定性。
而且就長遠而言,資金實力的差距也許會影響到球隊的外援水平及引入高水平內援的能力。更高級別外援的加入或者老隊員的保持對于廣廈而言,并非簡單的續約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同時需要戰術和人員配置的深度思考和布局。
郭艾倫在解說總決賽時也提到廣廈男籃的勝利離不開個別球員的出色表現,如林秉圣和朱俊龍等人的關鍵時刻發揮。他們為球隊帶來了關鍵的防守和三分球得分能力。同時他也指出兩隊實力差距并不大,這也預示著未來CBA聯賽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綜合以上因素來看,廣廈男籃想要像遼籃一樣創造王朝的概率雖然存在,但并不樂觀。他們需要面對傷病、政策調整、資金實力等多方面的挑戰。然而,只要他們能夠克服這些困難并持續進步,那么未來仍然充滿了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