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亞杯的賽場上,中國隊以微弱的優勢,1比0小勝中國香港隊,結束了此次的東亞杯之旅。在這場比賽中,歸化球員塞爾吉尼奧雖作為首發出場,但他的表現可以說是平淡無奇,幾近于碌碌無為。事實上,相較之下,王鈺棟和張玉寧的表現似乎更加搶眼,甚至在某些時刻讓人誤以為是外援球員。
塞爾吉尼奧的表現仿佛成為了中國足球非血緣歸化的一個縮影。回望過去,恒大主導的五個非血緣歸化中,除了洛國富偶爾能在李鐵的戰術體系中閃光,大部分時間,這些歸化球員并未給國家隊帶來顯著的提升。這引發了人們的疑問:為何當年恒大能以“外援”般的陣容橫掃亞洲俱樂部賽場,而到了國家隊層面,卻頻頻遭遇挫折?
這固然與對手的實力有關。亞洲最優秀的球員大多在歐洲聯賽踢球,他們擁有的技術和戰術素養都遠超國內聯賽。反觀恒大在巔峰時期,他們的對手中并沒有如此多的頂級球員。沙特聯賽當時的投入也不如今日之大,引入的巨星數量遠不及現在。但在中國國家隊的層面上,我們常常面對的是歐洲效力的頂級亞洲球員,這使得比賽的難度大為提高。
然而,這種強烈反差的根源更多地在于中國足球的自身問題。同樣是“外援”,像艾克森這樣剛到中國的球員,曾是速度與力量兼備的全能中鋒,他的出色表現甚至引來了巴西隊的關注。然而七年后當他代表中國隊出戰時,身形已經明顯發福。不僅是艾克森,洛國富、高拉特、費南多等歸化球員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中國呆的時間越長,體型就越容易走樣。
除此之外,中國本土球員的水平也在逐漸下滑。當年恒大兩奪亞冠時,集結了國內85至88年齡段的一批精英球員。那時,他們在國少、國青層面的實力一直是亞洲同年齡段前三。然而在成年國家隊層面,他們的表現卻未能達到預期。這或許是因為從85國青開始,我們的各級國字號球隊已經20年未能進入世少賽、世青賽。現在的國少、國青、國奧球隊在亞少賽、亞青賽、U2